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,无锡农村商业银行深刻把握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定位与责任,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源,通过一系列精细化、创新性的工作举措,全面提升对公业务的服务能力、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而稳定的金融动能。
一、以“效”为先,畅通信贷供给“主渠道”
信贷资源的精准高效配置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。银行多措并举,致力于打通信贷资金直达市场主体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一是优化机制,提升信贷投放精准度与效率。为克服内部流程可能存在的时滞问题,确立了“早启动、早谋划、早投放、早受益”的指导思想,并系统性构建了“业务促成、授信申报、贷款投放”的三步走标准化流程。这一机制有效精简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,显著缩短了从客户申请到资金到账的内部决策链条,确保了信贷资金能够紧跟企业生产经营节奏。
二是创新产品,构建产业链协同服务生态。针对传统单一信贷产品难以满足复杂供应链融资需求的痛点,公司业务部于年初重点推出了整合性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。该方案并非产品的简单堆砌,而是将国内保理、商票保贴、预付款融资等多项产品进行有机融合与无缝对接,旨在帮助一线分支行打破业务局限,构建起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信用共享、风险共担、互利共赢的生态圈,从而全方位、低成本地解决链上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。
三是差异施策,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。在定价策略上,积极实施动态调整的差异化利率优惠政策。一方面,紧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地方经济布局,精准支持制造业、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等重点行业及优质民营企业;另一方面,在关键时间节点推出阶段性专项优惠方案,有效发挥“稳存量、拓增量”的积极作用。
四是强化管理,确保战略意图直达一线。通过整合公司、三农、个金等多维度的业务贡献度指标,并利用技术手段在系统中自动、直观展示,为客户经理提供了清晰的行为导向。同时,建立了由部门负责人带头、业务骨干参与的常态化培训与现场督导机制,充分激发客户经理队伍的积极性和专业性,确保总行战略在基层有效落地。
二、以“合”聚力,拓宽资金稳定“来源渠”
稳定、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是可持续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。银行以开放的姿态,积极拓展多元化资金渠道。
一是深化同业协作,实现优势互补。面对激烈的存款竞争,展现出灵活的协同能力,主动与农业银行、工商银行等大型同业机构开展深度合作,创新性地为资质优良的企业提供代理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等服务,将自身的地缘、人缘优势与国有大行的信用优势相结合。
二是固化合作模式,增强负债稳定性。经过两年的持续探索与优化,合作模式已从初期的试点走向成熟,形成了一套额度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状况动态调整、内部流程高效顺畅的运作机制。这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多元、便捷的金融服务选择,也为核心负债业务提供了稳定而有力的补充。
三、以“稳”筑基,严守风险合规“生命线”
金融活水的畅通必须以安全为前提。始终将风险防控视为生命线,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动态平衡。
一是严守政府债务风险底线。针对敏感的政府类融资,始终保持高度审慎,严格落实省联社的各项管理要求。对每笔新增涉政融资,均严格执行“融资平台查询”程序,坚决守住不新增平台债务和隐性债务的政策红线。同时,通过持续压降存量业务规模、严格管控乡镇级贷款占比、明确平台退出标准与审查流程等一系列组合拳,实现涉政贷款总量的有效控制与全流程规范管理。
二是强化集中度风险主动管理。为防范贷款过于集中可能带来的风险,通过严格执行年度压降计划、密切监控大额客户风险变化、择机卖出存量贴现票据等主动管理手段,有效分散和化解潜在风险,确保资产质量总体稳健可控。
四、以“新”驱动,明确业务升级“方向标”
展望未来,已规划清晰的发展路径,致力于推动对公业务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质效提升。
一是聚焦重点领域,优化信贷投向结构。信贷资源将更加精准地投向制造业转型升级、民营企业壮大、科技金融发展等重点领域,主动对接江苏省“1650”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和全市“465”现代产业体系建设,积极服务“两重”“两新”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。
二是深化外部合作,丰富金融服务工具箱。将继续深化与江苏省信用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、江南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的战略合作,大力推广“科担-科易贷”、“科担-苗圃贷”等专项金融产品,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。
三是夯实内部基础,提升团队作战效能。在内部管理上,将通过制定更为精细化的营销团队过程化管理细则,并持续开展“周周练”式的片区互动培训与实战演练,不断夯实客户经理的专业基础,打造一支反应迅速、专业过硬的队伍。
四是拓展业务渠道,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。在已与浦发银行、邮储银行成功合作的基础上,将继续推广银行间双保理模式,并紧密跟进联合银行关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协同部署,通过动态跟踪服务链主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,推动区域供应链金融生态迈向高效、健康运转的新阶段。(王方宁)